早上去西門町就像白天去士林夜市一樣。
要說我是為了治療自己而去看這部片的一點也不為過,也許正是因為劇情(旅人的行動與心境)的關係。
劇情大綱(引自網路):
一名謎樣男子,在中亞沙漠中踽踽獨行。他拋棄自己的身份,不願交代目的地,緊握著揣在懷裡的舊照片,從法國來到世界的另一頭:哈薩克。一名哈薩克女子緊跟著他,用草原兒女的溫柔包圍著他,卻難以融化男子心中冰封的情感。執導《錫鼓》的德國導演沃克施隆多夫,本次藉由哈薩克草原勾勒出大師心中難得一見的風景。以哈薩克草原的男女時而緊密、時而疏離的關係,描繪存在主義的生命本質。
--------------------------------------------------
Ulzhan "烏佐" 是女主角的名字,片名翻譯靈感想必是來自卡爾維諾《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If on A Winter’s Night A Traveller)。
我很喜歡這個片名。
男主角只帶著基本食物上路,
女主角不放棄一直跟著他,她很清楚他告訴她是要來找寶藏的目的根本不是真的;
冰雪紛飛他倆告別,她走了幾步遠之後,還是忍不住回頭奔去緊緊擁抱他,
最後還留下一匹馬在山腰。
「一個女人跟著男人時,表示她迷路了。」
「誰跟你說老馬比較便宜的?」「某個人」「當地人?」「不知道」「老馬比較貴,因為牠們認得草原」
商人:「你知道"Tarof"的意思嗎?」
旅人:「不知道」
商人(轉而問Ulzhan):「我這樣跟著你們一道你會不會不高興?還是讓你們兩個人相處就好?」
Ulzhan:「不會阿」
商人(轉頭跟旅人說):「看吧,這就是"Tarof",口是心非的意思。」
失去摯愛時只能放逐自己;
一個決定要死的人連做愛都那麼無力而絕望;
多少人想要的護照也可以捨棄了,對一個想死的人來說用不上;
旅行時的物質需求降到最低;
異鄉人除了護照還能怎麼證明自己的身份,只能憑著任何文件?
原來哈薩克人也有黃皮膚;
賣字的商人?在識字率普遍的現代社會很難想像~不過片中他對那些字的解說很發人深省;
邊踢足球時介紹自己是法國人,不懂的話講Zidane別人就知道了;
女主角幫男主角在荒原中洗頭(風沙真的很多);
她看著他笑,是看著喜歡的人才會有的溫柔;
女主角的樣子總讓我想到Frida("揮灑烈愛"女主角)大概是因為都濃眉;
一群小孩下課後圍著男主角身爭著跟他握手,直有一個最先到然後靜靜地坐在他身旁看著,後來這小孩要離開時他一把抓住她的手臂盯著她瞧,那小孩一點也無懼意地回看。我喜歡她晶亮澄澈的眼神。
記得有兩幕讓我哭了。
一是男主角買了馬以後,仰頭張開雙臂在草原上奔馳的景象。看起來很自由的景象,卻自有一種悲涼。二是他們一行人來到核爆禁區,明明標示危險,男主角卻像是如獲至寶般般穿過鐵絲網策馬直驅而入,女主角看了也奮不顧身追了上去,不顧賣字商人在外頭叫喊有輻射。男主角是想這樣可以死得更快吧?女主角追到他以後給了他一巴掌:「我知道你為什麼來這裡!你是來尋死的!奶奶說死亡全寫在你臉上!」
- Jul 05 Sat 2008 20:21
如果荒漠,一個旅人(Ulzhan )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