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trust no one (10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要從政大到到中山站有好幾條路線跟交通工具的組合搭配。通常會選最快的捷運,但是沒有直達,得在途中轉車。事先盤算好可以怎麼搭車,然後在站牌等看哪一路公車先來再決定下一步怎麼走。在前往的路上我又想到一條先前沒想到的路線。


我們對城市的認識常受限於捷運(地鐵)設置的點。城市中著名的景點建物,相關交通資訊都會附註最近的捷運站是哪一站。雖然立意是為了便民,卻也無形中僵化了人們在這方面的思考;以大腦中神經粗細來比喻的話,對捷運的連結越來越粗(強連結),很容易就可以接上的突觸;但對其他交通方式卻是越來越細(弱連結)。要到某處的話,習慣上就先從「捷運怎麼坐」來考慮;卻沒想過(或忽略)有的地點是坐公車、開車或騎機車可以更快到達。


旅遊書或觀光手冊某種程度也是類似的道理,可延伸至任何按圖索驥的東西。


路線作為一種治理,莫怪歷史上各個朝代的君王會開闢大道,使交通發達,除了帶來經濟上的發展,暗中也有往來資訊流通快速以便平定亂事的功能。


在各種交通網絡發達更甚古代的今日,權力的滲透更細微且無孔不入,人們都被規訓了(好啦是Foucault啦~)。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後視鏡(rear-view mirror)

「我們總是透過後視鏡來看現在的一切,我們是倒著走向未來的……」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社會心理學課堂講綱

@台灣大學社會系,李明璁,2007/11/14

主題:獨處與寂寞


Part 1. 什麼叫「孤獨」(solitude)?和寂寞一樣嗎?

先來看看孤獨的鄰居們:

一、寂寞 loneliness

一種不愉快的情緒:渴望與他人產生互動卻不可得。
此一情緒包含了: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趨同"不一定是向中間靠攏,偏其中一邊也算(有像就好)。

未來的消費趨勢請多觀察現在的青少年。

一開始就抱定negative attitude的消費者,不管你怎麼做都動輒得咎。
業務員跟太太介紹軟配備她會覺得你不把她視為駕駛;跟她介紹引擎馬力扭力她會覺得你故意用專業知識壓她。
女生要男生去陪逛街是希望後者提供挑選意見;男生覺得是去當車伕跟挑夫。

試問男生陪女生買內衣時,如何打發時間?(托男)
1.時間彈性、片段
2.小額消費
3.不可易於沈溺(故不建議上網、線上遊戲)

很少人會在百貨公司買家電用品,但那些電視音響樓層的(坪效)在於提供增加其他地方消費的貢獻。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愛情的本質是自high"李明璁說,
兩個人在一起組成"自high共同體"

"書寫使人確定"by法蘭西斯培根
"我偏愛混亂的地獄勝過秩序井然的地獄"by辛波絲卡,「混亂中才有各種可能」李明璁說。

李&柯仙女:「我們要活下去~去激怒更多人~」XD
李:到了英國才會想到回頭看亞洲。

然後我剛才在公車上終於搞懂,
為什麼我絲毫生氣, 難過, 痛感之類的感覺都沒有
而且可以跟沒事一樣笑得出來

現在在誠品, 難得用校外IP, po文紀念一下
待會繼續去聽李明璁演講~~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越來越同意H說的,
當朋友比情人輕鬆自在多了,也不會有太大的負擔。

btw,
說到「方便」這個特性,上次的課別蓮蒂要大家把品牌擬人化,
對品牌的印象會投射在光顧消費那個通路的人身上,
所以Sony是型男(科技產品的性別刻板印象)、大潤發是胖大叔、誠品是布爾喬亞時尚伸展台之類;

『但是7-11呢?很難去形容,便利商店就是強調方便,但是你會用「方便」去形容一個人的特質嗎?(例如:xxx很方便)(方便=好人?)那這樣的話當你的朋友還蠻可憐的~請注意:好人是沒有個性的。』

語畢,全班大笑。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以為重複購買同一個牌子的產品就是品牌忠誠,事實上,要態度加行為一致才算。否則只是品牌惰性,哪天外來個新的誘因,習慣就改變了。

明明就已經貌合神離了(態度),為什麼還繼續待在原來的另一半身邊呢(行為)?
因為害怕寂寞、因為有錢可使、因為不想失去面子;因為懶得重新適應新的牌子,
既然目前在用的也沒糟到需要更換的地步,那就將就一下吧~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會走出習得的無助,不管在人生目標還是感情態度上。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得到越多越呈現邊際效益遞減(幸好上過朱敬一的經原)而非成正比,
損失的斜度則是很陡,人對損失比較敏感在意,賠一些心理感受就會負很多。

所以要報告好消息時要一個一個來,壞消息則一次說完。
賺到人生第一個一百萬很開心,賺到兩百萬時並不會加倍開心;
中兩張200比中一次400更快樂,雖然實質金額相等,但感受有差。
長痛不如短痛,凌遲煎熬比不上一刀痛快,
第一次失戀很痛,多來幾次就麻痺了~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靈感來自上週去台大聽李明璁課時講的。
他說很有趣阿怎麼沒人研究中秋烤肉作為增加談論話題的來源~
因為烤肉的時候也不知道要講什麼,這時候烤肉的細節阿流程阿正好可以作為增加話題的內容,
例如要怎麼生火、旺一點、記得翻面、要塗醬、那個什麼料拿來、快烤焦了~
講的全班笑翻。

同理可證,
家人吃晚餐的時候看電視、
夫妻生小孩的理由之一也可以把這個列進去~
伴侶吵架、變成白開水時拿養的寵物阿小孩阿家務事什麼的來唸一樣~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od luck favors those who have prepared.

英文
商管
科技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次談到時間的先佔優勢,這次來談談地理位置。

有在政大附近住過的學生都知道,這邊的生活機能除了差還是差,沒辦法誰叫哈哈大學地處邊陲路又小條呢?周邊店家汰舊率低也就算了還沒幾間能吃的,被養叼的胃口到這邊來也只能墮落了。

至於那些會在這邊買房子的人想當然是看中這邊前面有小河後面有山坡,然後有車子可以走信義快;沒有車子沒有快速道路誰想住在這裡?光是好山好水只有老人小孩跟有錢有閒的中上產階級會待吧?

扯遠了~今天的消費者行為研究主題是「論政大女宿旁7-11地理位置優勢」。

7-11品牌做的好,人人都知道,全家、OK、萊爾富、福客多都望塵莫及。先不論商店名氣,只要佔據好的地理位置、東西不要太差,通常會有不錯的營收;假若周圍恰好又無其他潛在或現存的威脅競爭者,該店老闆等著數鈔票就好。

政大女宿旁7-11正是這樣一個例子:有學生客源、東西有品質保證、無明顯競爭者,老闆店員可以放心拿橋,少掉一個不爽的顧客沒差,因為後面還有一狗票為了方便,寧願暫時被當下人的顧客呢~最屌的是一邊擺臭臉卻一邊用降八度的語調吐出「您好~很高興為您服務喔~~」語尾還記得上揚哩~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是提出風險社會概念的Ulrich Beck,及其妻子。


這就是十六年婚姻的平靜幸福最後變成的樣子,生活變得像壺凝結的牛奶,又酸又稠,你就像隻蒼蠅一樣,極度清醒地,淹死在裡面。(Wassermann, 1987:93)

感情被認為是愛情和婚姻的基礎,但如我們所知,感情是易變的。古典文學的主題曾是「她們無法在一起」,而現代文學的主題則換成「他們無法生活在一起」。

你生命中的愛情?我相信,當兩個人惡法要為了他們一起的ㄥ命而容忍彼此時,那才是生命中的愛情(Capek, 1985)

愛是資本主義裡的共產主義,守財奴散盡家財才能因此獲得幸福。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即使是在討論生物性質"sex"的科學裡,也是充滿著負載社會文化影響的"gender"觀念運作的痕跡。~<�「獸」何以稱為「哺乳」動物>


某些家務勞動的時間減少了,但也同時有新的工作項目出現;對家務要求的標準提高了。家庭主婦肩負的功能並非減少,反而增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家務改變了,它不再是雜務,而是一趟情感的旅程:洗衣是愛的表示;餵飽家人是展現廚藝的天分;換尿布是建立寶寶對母親安全感與愛的時刻。這些有著情感重要性的工作部可能委託給傭人,即便是合格的好傭人。沒辦法做好這些新的家務工作的女人必然感受到失敗的「罪惡感」。

家庭主婦罪惡感的來源:好媽媽聞起來甜甜的;好媽媽必須美麗溫柔;好媽媽必須~☆&%#@*※/……。對於雜誌中理想化的中產階級家庭主婦而言,離婚或是全職婦女並不適她們的生活方式或生活型態的一部份。…家電廣告假裝要把家庭主婦訓練成有技巧的消費者,不斷催促她們去購買新產品。…家庭主婦是唯一還沒有專門化的工作者,她們是名符其實包辦所有雜務的女工(Jane-of-all-trades)當家庭主婦的工作被一般化時,她也同時被無產階級化。…像是為什麼婦運最大的力量從表面上看來來自於白人、受高等教育、中產階級婦女這些最不需要婦運的社經團體。

家庭中的工業革命與其說是把家務勞動去情感化,不如說是更加強了工作中的情感脈絡,使得女人的自我價值取決於諸如她如何能成功地用水果在布丁上做個小丑臉。被Betty Friedan稱之為「無以名狀的問題」的社會通病,並不是發生在勞動無法帶來情感滿足的家務勞動者身上,而是發生在這些在她們的工作上投注過多情感、遠遠超過這個工作應得的家務勞動者身上。這就像我一個朋友最喜歡問的,「當我們為廚房地板打蠟時,我們會有性高潮---這種話我們還能相信多久?」~~<�家庭中的工業革命>


「科學是客觀中立的」頂多只一種宣稱而已,表面上採取了一種看似單純的natural facts的姿態,但實際上這些知識的內容卻往往充滿了性別意識型態。~<�卵子與精子---科學如何建立了一部以男女刻板性別角色為本的羅曼史>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野心與願景》打破一般迷思,表示最早進入市場者未必會長久保持領先;目前的市場龍頭也未必是最早進入市場者;冠軍不是從頭到尾都同一個。但很多事事情你一失去先機就出局了,例如分組。有經驗的會先卡位,知道要搶佔跟foreigners一組的機會,其他手腳太慢的就只能飲恨興嘆~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本書名。引了很多希臘羅馬時代的神話作品當例子,還挺倍感親切,這都要歸功於大一念的Mytholoy~可惜我無暇細看,畢竟要看的書太多。光從中文書名會覺得這大概是本吳淡如還王文華還藤井樹之類的,附上原文書名也許會好一點Crying:The Natural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ears. 以下是一些內文:

人們常說鱷魚的眼淚其實只是惺惺作態,當鱷魚張開大嘴吞食獵物時,淚管受到擠壓,自然就擠出淚水。鱷魚眼淚是毫無感情意義的,而人們常以之為喻,比擬鱷魚流淚是為了讓獵物分心,掩飾牠的利齒。

Odysseus
女人的眼淚意味著行動的結束,男人的眼淚則象徵著行動的開始。
最常讓戰士流下淚的,就是他們自己的英雄主義。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跑到台大去聽李明璁的跨文化消費。他講到以前在劍橋求學的日子,有天在人類學系門口看到大喇喇掛了一幅畫,不禁莞爾,一個能自嘲的科系氣度可見不小。原來是描繪一個原始人村落,村民邊跑邊說「快點把電視收起來!人類學家來了!」

台大教室、講台、課桌椅長的樣子都那麼熟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台大的學生就是比政大的多了一點自由多元開放的人文氣息,也許跟校風有關,也許跟環境有關。

難得遇到一門課是專談我有興趣的消費,而且是從政治經濟學開始,也讓我原本對這個範疇冰山一角的認識有拓展的視野,可惜只有其中幾週想聽,加上旁聽的要求無異於修課者,應該是只能忍痛割愛了。終於有點明白文化研究要做好的確不簡單。

看了一本有趣的書叫<�記憶七罪>,對於人類記憶的出錯、遺忘、強調/排除、創傷、自動修補等做了詳盡的說明,採用了心理、社會學、生理、神經醫學等科學角度解釋,還舉了很多例子或實驗。不管是以前就聽過或學過的,也可以印證在自己身上。很快就能翻完。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晚上在西雅圖咖啡TIC開會時,
輪到我發表意見,因為被拱是數位時代編輯+平常有在看Chinese Engadget=一定有很多想法Orz
剛好傍晚聽的那場是Sony Ericsson和Mio分別談到行動音樂跟GPS
我望著夜色中新生南路的車水馬龍,
只好硬擠出無線晶片應用在音樂和交通上的可能性~
既然是要能推到mass market者,那就不脫能夠解決一般人生活上的問題,
其實像連結到酷聲的指向性放射或是路況報導啊找停車格之類
結果後者出乎意料深獲好評(光感應senor+無線晶片,結合手持或車用GPS系統) ~@@

Whatever,自己提出的點子能得到肯定真不錯~^~^/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次都很忿忿不平,先來看下面兩篇報導: 

李家同批基測轉型 窮困小孩倒楣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623/8/g8xy.html 
國中基測又有重大改革,教育部預計民國99學年度起,也就是今年升國一的學生,3年後國中基測將逐漸轉型為申請入學,原本補救的第二次基測,將廢除登記分發,引發許多弱勢家庭的恐慌,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更替鄉下小孩抱不平,他說窮苦人家沒有錢學才藝,根本申請不到好學校,非常倒楣。 國中拚了3年,考出來的基測成績,未來將不再是升高中的唯一入學標準。教育部考慮在 98年,逐步提高申請入學比例,降低國中基測比重,有專家學者擔心,這樣的改革對鄉下小孩很不利。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考慮到學生才藝標準,我嚴重抗議,因為鄉下小孩根本沒有才藝,那他一定很倒楣。」 配合12年國教的推行,未來基測成績只能當作門檻,大家跨過門檻後,還要比在學成績和特殊才藝,李家同說教育部不能倉促讓基測轉型。李家同:「如果說要最公平的話,那就是聯招啊,聯招是最公平的。」 李家同說,教育部應該注意的是城鄉差距的問題,基測轉型要廢除第二次登記分發,得三思而行。 

李家同:弱勢學生 誰來搶救?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70624/57/ga6x.html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授李家同昨日受邀出席市立教育大學畢業典禮,他在致詞時表示,教
師應胸懷「以天下弱勢小孩子而教之,一樂也」的心態,別只想到優勢的孩子。

他甚至不客氣的指出,教育部的許多教育政策,都是由「優勢學生的家長所主導」,優勢
的家長吵一吵,就改一改,忽略了對弱勢家庭及孩子的需要,以致產生許多教改怪現象。

李家同致詞時,也對市教大校長劉源俊把市教大優秀學生的表現秀出來頗不以為然,李家
同說,這是吹噓了,引起台下學生陣陣笑聲;李家同要大家思考一下,是誰在主導國家的
教育政策?日前學者發表一篇有關國中基測的論文,教育部就急著表示,以後要廢「登記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今天上Benjamin,本以為他是法國人(想當初補習班社會學讀書會分組我們還被歸到班雅明/班傑明小組),嗯嗯原來是德國人。這樣算一算,我最喜歡的三個學者都是B開頭的:Baudrillard、Bourdieu & Benjamin,唯前二位為法國人。自以為欣賞的社會學家只要是B開頭的不用說一定都自動歸到French,因為受到先前學習知識經驗影響太過,結果就耍笨了~

本週的「漫遊者」承接上禮拜Certeau"Walking in the City",柯裕棻提到有個叫"Tokyo Nobody"的東西,概念相信有「一秒荒城」的存在,方式為一直不停連拍東京街頭,而且是在白天歐,想那樣要耗費多少底片和記憶體;袁廣鳴的「人間失格」拍白天黑夜空無一人的西門町,但是用比較笨的手法,是把人車一步步修掉。不過還是回到原初的Eugene Atget的巴黎街頭系列照:照片中完全沒有任何生物的存在,充滿孤冷詭秘,明明看起來是再熟悉不過的卻感到陌生及陣陣寒意。

電影"28 Days Later"開頭也是這般場景,男主角昏迷從醫院中醒來,卻發現整棟醫院都沒人,走上倫敦街頭,只有國會大廈和大笨鐘等建築迎接,完全看不到人跡;超市也是,滿滿的貨架和手推車,看起來很多事只做到一半,但人都到哪去了?男主角不斷大喊著有沒有人,卻毫無回音。整座城都沒有人,像死城一般,安靜地教人毛骨悚然、背脊發涼,一片空空蕩蕩,只有風吹過和他自己的腳步聲:所有的人都離開了?只剩下我一個人嗎?孤單無助恐懼全都湧上了心頭。什麼都有,就是少了「人」,此為其可怖之處。

講到「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時,投影片的一個圖解忽然出現兩個字,就其他人的脈絡來看,那只不過是兩個普通名詞的縮寫,就像政治、經濟合起來簡稱「政經」,馬克思、列寧合稱「馬列」那樣;但是我看到的當下馬上楞了一會,對我來說那是某個acquaintance/somebody的名字,看到它被大剌剌的擺在投影幕上有種錯愕感,或者為啼笑皆非。

但我記得前晚夢到某人那種很甜的感覺。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