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The French critic and provocateur Jean Baudrillard, whose theories about consumer culture and the manufactured nature of reality were intensely discussed both in rarefied philosophical circles, died yesterday in Paris. He was 77."

出處:
http://www.nytimes.com/2007/03/07/books/07baudrillard.html?_r=1&oref=slogin


布希亞
我讀書至今最喜愛的學者
昨日辭世 為他默哀。
從大學時第一次接觸到他的使用價值符號價值(當時看的霧煞煞)
準備碩士班考試生吞活剝(似懂非懂)
進了研究所寫報告念了更多關於他的著作
消費社會、擬仿擬像、內爆、物體系、hyper-reality、媒介論述等等屬於後現代範疇
慢慢開始理解;
儘管講到後來被批評為虛無主義
但仍無損於我對他的熱愛
也許是因為他的學說及其文句太合我的脾胃:
虛假與真實之間的界線早已消逝
擬像沒有原本 只是不斷重複自身
迪士尼樂園的想像,etc.

I'm just so fond of Baudrillard~beyond description~~~


謹附上他一些有意思的句子,當然各位也可以不同意:
「現實之荒漠 意義的終結與消逝」
「殘酷之所以存在,乃在於它的擬像和意義的終結。」
「這世界資訊越來越多,意義卻越來越貧乏。」
「要成為消費的對象,物必須先成為符號。」
「微笑概括了所有普普的曖昧:微笑代表的不是相關的距離感,而是它的共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ivant 的頭像
    vivant

    Beyond comfort zone 人生的初期別太任性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