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哲:台灣學生 只聽不說怕辯論
林志成/台北報導

 「台灣人文學者多半為升等、學位而忙碌,甚至要四處找關係,對做研究不夠熱情。」德國籍的台大哲學系教授文哲今年得到教育部學術獎,是該獎辦理五十三屆以來第一位外籍得獎者,他對台灣學術界有「一針見血」的觀察。

 教育部昨天在台北縣中和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舉行第十三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暨五十三屆學術獎得獎人頒獎典禮,十三人獲學術獎,文哲是第一位外籍得獎者。

 文哲是數學、哲學雙博士,精通拉丁文、古希臘文、德語、英語、法語和中文,之前曾在德國、美國、印度等地從事學術工作,在台灣已超過八年。他專長康德哲學與美學,今年學術獎評審認為他是天才型學者,研究興趣既廣且有創見。

 文哲表示,他愛好認識不同文化,所以在很多國家工作過。他喜歡在台灣生活,因為這裡的人善良、熱情又可愛。但談到工作,如果可以選擇,他希望在美國的大學做研究,因為「台灣的研究環境不夠客觀,人文研究者也缺乏熱情。」

 「我從數學轉到哲學,父母是反對的,但我堅持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文哲說,數學及哲學他都喜歡,但愛哲學多一點。父母認為研究哲學不能賺錢、工作不穩定,且會被認為是怪人。

 文哲也觀察到,台灣的大學生即使有想法,也常不願講出來,他們害怕辯論、擔心意見跟別人不一樣。這可能要往前推到台灣的中學缺乏哲學教育所致

 文哲表示,台灣中學生在課堂上就是乖乖的聽,背了一堆老子、莊子的話,卻不知道自己人生要什麼。台灣的中學若有一些哲學教育,讓學生有機會多思辯人生問題,對成長會比較有幫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van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